言谈之礼
第7课 语言优美有风采
礼仪纵览
在人际交往中,言之有礼,谈吐文雅,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与人交谈时语言粗俗、生硬,甚至满嘴脏话,或者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天,孔子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道“君子不可以不学习,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的、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拥有渊博学问的人。”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吗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保持本质就可以,不需要讲究文采吗”孔子说“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如果一个人太富于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花言巧语,伪装和善,就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之口。这句诗的本义是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会带有一股书卷之气。因为古时候的书本内容集中体现一个“礼”字,对读书人的言谈举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的话,不管怎么打扮,还是没有气质风度。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过语言来传递思想和感情。因此,说话表情要自然,吐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语调要平和,语言要文雅。同学们,你准备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加优美呢
礼仪学堂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礼貌状况。文明从语言开始,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所谓“闻其言而知其人”。
使用文明用语
见面语您好、你好、大家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很高兴见到你、请多指教、多关照。
求助语请、请问、请帮忙、请帮助我一下、请多指教。
感谢语谢谢、劳驾、您费心、拜托、麻烦、感谢您。
告别语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路顺风、请再来可不能在医院里说啊。
致歉语
向对方致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稍等、请多包涵。
接受对方致歉时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
使用恰当合适的称呼
在家中,对父母长辈要用敬称;对兄弟姐妹也要礼貌地称呼。
在学校遇到认识的老师、不认识的老师都称呼老师,不直呼老师姓名;对同学称呼姓名,不给同学起外号。
遇到老人要叫“老爷爷”“老奶奶”,对与父母同辈的要叫“叔叔”“伯伯”或“阿姨”,对幼小者要称“弟弟”或“妹妹”。
对职业特征明显的人可带职业称呼,如医生、老师等。
说话态度诚恳
与人交谈的话题要顾及对方与人对话,不要只顾自己说,应该主动地寻找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甚至重点谈及对方关心的事情,并留心避开他人的。
要注意说话的角度和分寸不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说教别人,不说“你应该”“你必须”“你马上”等指使性的词语。不在失落者面前谈论成功,不使用嘲讽的尖刻的语言,不伤及他人的短处。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人交流,做到关爱他人。
不使用不文明语言顾及同一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在公共场合,不使用刺耳的语言,不将带有侮辱性的或不雅的语言当成“口头禅”,用文明的语言来与别人交流,让自身的修养在语言之中悄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