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战败被俘 不忠之意。(1 / 2)

皇帝很不好。

他喝下了忠勤郡王亲手递来的毒酒, 虽被仪鸾卫紧急救下,已无性命之危,但腹中仍如火烧油煎, 痛苦不已。

老七

朕可待你不薄

所有随驾太医,和仪鸾卫中精于医术、毒术者, 皆聚在“九州山清”内殿,随时听候陛下旨意。

而皇帝在等终夏回来。

“平昌侯”夏太监只来得及叫出一声。

“快进来”只说了这三个字, 皇帝又呕出一口黑血。

仪鸾卫千户韩毅忙再给皇帝搭脉。

终夏浑身血污,佩刀而入, 复命“臣已将行宫附近忠勤同党尽数捉拿。”

“好好”皇帝强打精神,还想坐起来, 被仪鸾卫众人拦住。

他便只向终夏伸出手,叹道“朕, 全靠爱卿了。”

终夏“请陛下吩咐。”

皇帝令夏守忠将他方才写好的圣旨拿来,又抖着手向腰间拿出私印“朕将京营和京中所有兵力交由爱卿, 爱卿速回宫中,将甄太妃与其余忠勤同党和甄氏族人关入天牢京中戒严, 行宫戒严, 行宫方圆十里戒严, 不许进,不许出如有趁机作乱者”

他咳嗽起来,喷出血沫。

终夏静静等着。

皇帝缓过来这口气,把私印亲手放到了终夏手中“如有胆敢趁机作乱者, 不论何人,杀无赦”

终夏“是。”

直到忠勤郡王谋反后第四日,姜宁才再次见到了林如海和黛玉、妙玉。

林如海的仪容勉强还算雅观,黛玉和妙玉应比他得到了更妥善的照顾。

好歹全家人都全须全尾活着, 没丢命,也没丢胳膊少腿的,姜宁知足了。

第八日,行宫附近的戒严才略松了些,具体在

林如海又被召回了行宫,而行宫也赏下了几桌菜,说是嘉奖忠臣。

姜宁把每道菜都尝了下,味道都挺不错的。

第十四日,离新年还有十天,御驾回京,行宫附近戒严解除。

林如海要随御驾同回,姜宁泡够了温泉,也一起回去。

岁雪担心得整整半个月没吃好饭,人瘦了一大圈“不知岁宁楼怎么样了,还有育幼堂”

姜宁早让她放心“在京里主持大局的是终夏。”

只要谢记没人昏头到和禁军对着干,就不会有事。

可岁雪不是姜宁。

她见到的平昌侯,和姐姐认识的平昌侯,并不是同一个人。

她敢开姐姐和平昌侯的玩笑,哪怕当着平昌侯也敢,却不会傻到认为,平昌侯因姐姐对她和善,是真的对她有多少喜欢。

如果有一日,她挡了平昌侯的路

平昌侯可能会直接处理掉她,再在姐姐面前装作无事吧

姜宁当然也不会觉得同为她的亲友,终夏和岁雪就该如何亲密。

所以岁雪不信终夏,她认为很正常。

她们不打起来就行了

京中恍如无事发生,只是平静得有些太过刻意。

一点都不像新年将至。

几日之内,忠勤郡王“病逝”,甄贵太妃也“病逝”了,京中略少了几乎人家,但没什么太大变动。

忠勤郡王的谋反似乎只是他临时起意,想到就做了。

有些像孩童的游戏。

但终夏不这么认为。

“他只差一点就成功弑君了。”

如果没有“接魂丸”。

她在皇帝面前请罪。

是她改进了接魂丸,让皇帝多吊了六个时辰命,撑到解毒完成,但新的接魂丸会让人折寿。

再加上毒药在皇帝体内的破坏,他活不了太久了。

最多还有十年。

但皇帝“宽恕”了她,说她“何罪之有”,赞她是他的恩人,还要加封她为国公。

若换个人,只怕早对皇帝死心塌地,要“誓死效忠”于皇室了。

“若皇帝毒发身亡,甄贵太妃手中有先皇矫诏,令兄终弟及。”

姜宁“群臣会信”

终夏“从古至今那么多异象,还有禅位,难道人人都信何况,大皇子的确不堪为帝,先皇在时便多有不喜,也非绝密。”

姜宁“那,谁会支持”

终夏“只要好处足够四王八公,本便是甄家亲朋。”

姜宁“宁国公府倒得不冤,也叫他们警惕了。”

她还以为皇帝的手段已经足够柔和。

抄了宁国公府后,皇帝甚至还给贾元春加封了贵妃。

终夏嘲笑“似贾珍诱奸儿媳这等事,在这些人家可不罕见,无非是无人似王宜人一样告夫罢了。”

“四王八公”同为开国勋贵,便是一体,倒了一家,别家自然心惊。

但忠勤郡王已死,皇帝仅剩的兄弟忠顺亲王直到新年还不能出府,平昌侯加封“安国公”,另加“忠勇大将军”,总辖禁军、京营和兵部五城兵马司,又有仪鸾卫前往各省节度使和几处边军肃查叛党余孽,任谁心里有再多谋算,也只能暂时蛰伏。

对安国公掌权心有不满之人,亦不敢在这等时候质疑皇帝的决定。

陛下金口说安国公是救命恩人,是国朝“极忠极勇”之臣,在陛下遇刺体弱之时反对安国公,难道他们也想造反吗

神康十一年的除夕,大明宫照旧开宴,赐宴文武,皇帝却只露面了两刻钟,便由安国公护送出殿。

余下一个多时辰,都是大皇子高如启,在内相夏守忠的侍奉下,代替皇帝,与众臣同享新年欢乐。

群臣便知,这是陛下已有了立嗣之意。

皇长子既嫡且长,立为太子名正言顺。可才出孝时,陛下分明还想再历练皇长子几年,且自忠勤郡王“病逝”,陛下回京后还再未开朝,一切皇令只单独召见重臣从宫中发令,今日露面虽望之气色尚可,却匆匆离去,只令皇长子飨宴群臣

太医院从上到下守口如瓶,也无人敢大胆打听,更无人敢私交仪鸾卫。

皇帝的身体状况,成了蒙在神康十二年新年祥和上的阴影。

终夏对姜宁密语“我会尽力救治皇帝,让他活得久些。”

二皇子亦不堪大用。

赵妃的三皇子,周贵嫔的四皇子,还有陆贵嫔腹中未出世的孩子总该有一个可堪为帝的。

姜宁沉思半晌,问“我以为,你会更想看到天下乱起来。”

终夏“我的确想。”

这对女子处处不平,充满不公的世间,有何延续的必要。

她眼中浮现出挣扎“可百姓又何辜。”

若叫蠢材登位,世间大乱,战火一起,最苦的必然还是女子。